看見。水彩

一開始學設計的時候,其實我是有些格格不入的,因為我不是從小就跟畫筆或是美術用品作伴的孩子,我只喜歡書。但我非常喜歡觀察人群,文化,照顧人。6歲的時候就說過我要當醫生,18歲時再說我要當心理醫生。後來大學時,誤打誤撞從心理系轉大眾傳播再轉經濟企管,四年內都呈現一個無法完全決定未來的狀態。要準備念碩士的時候,爸媽問我想念什麼,我馬上打槍之前學過的三個科系,跟他們說我要去念設計。我一直都知道我的父母面對我心臟要很大顆,因為我是一個會突然冒出許多想法並衝向目標的孩子,他們都還沒意識過來,我就可能已經衝過去做完我想做的事了。

那為什麼要學設計?因為我不用再去考全國的GMAT, 因為我不想再為了一個我不想拿的學位,再去考一個需要念很多書而且非常可能考不過的全國考試。而且那是我第一次問自己喜歡什麼,我知道我喜歡有創意的事物,我喜歡攝影,喜歡寫作,喜歡編織,喜歡料理,喜歡寫故事,還有我始終都是很會照顧人。那時候不需要太多藝術背景的多媒體科系開始流行,我就申請了,我對用電腦設計這件事抱持非常大的興趣。當初除了Photoshop和Illustrator之外,沒有設計及藝術的背景,所以我還先搬去紐約上了學校的暑期班,才開始正式的碩士學業。

我的職涯一開始,只是設計網站UI這樣比較平面的工作。隨著業界的需要,我不久後就開始跨足UX好幾年。然後再以更全面性的,工業設計的方法論,去設計數位產品,策劃並帶領使用者體驗研究,協助客戶重新定位產品的主價。接著我成為規劃公司整體服務設計,上下架各種數位產品,籌備並策劃未來產品的負責人。而且為了達到我的夢想回饋業界,也斜槓教學。

設計這個職業,其實到了工作好幾年之後,我才知道原來我的觀察力,創造力,還有想要解決問題照顧人群的意念,都整合在這裡了。後來的教學並上架教學數位產品,也是因為我看到了業界還有進步的空間。有非常多想念設計的人都無法像我當初這麼幸運的去讀碩士,或是希望轉換跑道的人不得入門之道,這是人才擠不進科技業界的bug。我開始思考,學習設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,也把這些轉化成我之後規劃教學產品的熱情。同時,教學時,我會仔細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,用他們最能理解的方式帶他們看到自己能做到的所有。我一直覺得教學才是我學習最多的地方。

因為這樣的過去,讓我很自然的只把自己定位成設計人,導師,或是設計領導人。但這樣的定位其實讓我也有點困擾,因為我的本質,真的只是一個創作者,一個希望作品能被好好使用的創作者。除了我最熱愛的文字之外,我還能創作什麼呢?我過去兩年除了設計,還學會了許多新的技藝,編織,習茶,費登奎斯,重新開始書寫,然後呢?我找出創作時最讓我恐懼及困擾的部份,決定面對它,那就是用手畫畫。

水彩是我一直都認為比較容易攜帶,我到哪裡都可以隨時創作的媒介。對於我這個想遊牧世界的人來說,非常適合。但我當時並不知道,它其實是最難駕馭的媒介之一。因緣際會看到了從人智學出發的植物水彩課程,基於對人智學的好奇,還有熱愛植物的心,我再度直覺性的報名。

一開始的幾堂課我非常的挫折,實在是畫得太差了。之前提到水彩是一個很難駕馭的媒介,老師也不斷有耐心的提醒我,我正在學習和水工作。雖然當時畫不太出來我想看到的畫,但我非常享受了每一堂課的靜心時間,還有同學們一個個花時間敘述我們眼前植物的模樣。我們好好的看到花朵的形狀,葉子的大小多寡,花粉的藏匿,根莖的型態,用直向或抽象的描述方式,把我們眼前這株植物的人格都描述出來。這是我最享受的過程,因為我們好好的花時間去觀察,去看見,並讓自己的想法自由的流瀉出來。

大約到第六堂課時,我開始想到費登奎斯裡學到的策略這個詞。課程開始後,我只是一心一意的只想控制水的樣子,但如果我用錯力氣了呢?如果我接受它就是流動的,而只去變化我畫筆的力道,會不會讓渲染成為另一個樣子?如果不要求它一次到位,而是一層一層的上色的話,這會不會就是我們能合作的策略?然後,我終於畫下我用眼睛看到的,而不是我期待看到的。

帶著畫作回去上課時,老師跟我說,我轉骨了。

我開始享受畫畫,喜歡構圖,打底,等第一層水彩乾,再慢慢加上其他層,畫上細節。我開始把水彩,不透明水彩,畫筆,畫紙,炭筆,壓線筆這些工具當成夥伴後,反而都能好好的完成畫作了。不是用征服的方式,而是用臣服及合作的方式。後來我畫的,都是我看見,我在課堂上敘述的那些人格。

這是我找回文字後,生出了勇氣,好好突破的一件事。從小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,我逆轉了它。最終得到的,不只是為了畫畫而看見,還有為了看見自己的畫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