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台北繭居紀錄

IMG_7892.jpg

不少人問我,從紐約疫情重災區搬回台灣,結果台灣現在也爆發疫情的感想。疫情升溫到今天也剛好兩星期了,所以來記錄一下。

老實說,台灣已經和其他國家不同,很厲害的撐了一整年的超低確診,但疫情一直都還是存在。大部份的人,無論是住在島上或是海龜寶島的每一位,我們都非常小心翼翼的在保護著這個低確診率,因為在過去令人心碎的一年裡,這是一個太值得保護的奇蹟。但這次的爆發來得太快太猛,所以讓所有人都有點措手不及。


去年紐約疫情爆發,我們和病毒共存的十個月內,我們是恐懼還有崩潰的。從一開始樂觀的認為Covid19和SARS一樣會突然就消失,到最後繭居到開始懷疑人生。我們非常小心的保護著自己(這些在前面的好幾篇文裡都有說到),也期待著哪一天病毒會慢慢的消失。但經過了一年半,看到了無數個變種病毒肆虐世界,我們知道在接種疫苗之前,絕對不能掉以輕心。而且,這很有可能不會是我們在世遇到的最後一場瘟疫,因此我們早已收起了崩潰的心,用理性、口罩、酒精平靜的面對。


所以自從回到了台灣,我們雖然搬進了家人在山邊空出的房子,開心的享受了三個月的自由生活,卻只要出門都小心的戴著口罩(山上的阿北常不解的看著我們),定期消毒居家環境。

這三個月的時間,我從在美國旅居二十年而完全不懂台灣所有的系統,到第一次擁有台灣帳戶,手機號碼,和思先生一起去移民局辦理居留證。我終於加入了在美國就觀望了好幾個月(甚至好幾年)的所有團購社團,變成好幾個品質優的蔬果訂購系統常客。甚至在我們紐約房子正式交屋之後,以生日和結婚紀念日為理由去台南台中玩了20天。

但仔細一想,這三個月真是剛剛好,讓我們從紐約嚴峻的一年獲得喘息,讓我從天天忙碌賣房,緊張兮兮,害怕確診生病就回不了台灣的心情中平復下來。讓我從紐約生活專家降級成台灣生活白痴,再升級成台灣生活小學生。這一切都是為了給我們緩衝期,準備好在不同的國家應對再次因疫情引起的暫停。


5月11日,也就是兩星期前,聽到確診數升為二位數後我有嚴重的既視感(dejavu)。所以我們非常熟練的替家裡的食糧、零食、日用品都做了清點,確認有至少一個月的存貨。買好酒精就開始宅家生活。

而我觀察台灣疫情到現在的感想是,台灣匡列接觸者以及強制隔離的政策及速度,還有1922實名實聯制,是別的國家比不上的。雖然現在每天的確診者非常多,也有許多的酸民在怒罵校正回歸的部份,但每一個國家在疫情一開始時措手不及的低檢測承載量,緩慢的回報率,都有造成所謂的backlog,也都有有所謂的校正回歸。我相信衛福部目前也很積極地在找解決方案,想要迅速的降低校正回歸的必要性,但這需要全台各縣市都一起努力修正採檢及回報的流程,才可能達成。而校正回歸後,其實有看到每天的數字以緩慢的速度在下降。現在更緊急的是之後非常有可能負壓隔離病房不夠,或醫護人員過勞生病的部份,所以我們要一起努力宅家,才不會讓病毒有更多流竄的機會,讓醫護系統壓力更大。其實我本來一直很擔心台灣買不到疫苗,會讓台灣變成超晚開放的國家之一,更加影響經濟,但這次的疫情似乎有加速疫苗的採購,希望年底之前,我們也能像歐美國家一樣確認重新開放。

兩週下來也看到了其他國家疫情剛爆發時也都發生過的事情。不好的有不戴口罩群聚,或經勸導後打人;好的有商店迅速轉型,電商果農菜農互助,退休醫護人員回一線協助,還有暖心送餐給醫護人員的團隊。台灣各層面需要改善的大小事都暴露出來,這也是我們在紐約疫情十個月中經歷過的。社會中一些不好的,會被去除,好的會自此成長成一個新型態讓我們轉型。


目前的防疫三級已延長到6月14日,家中有需要遠距上學小朋友的家長應該都累了。記得我在IG說的喔,耍廢才不會崩潰。盡可能找時間讓小朋友們從小事中學習獨立,或是陪你一起耍廢 🤍。至於三級,只要大家都戴好口罩、勤於清潔、保持社交距離、不要無謂趴趴走,我們一起宅到六月中,疫情就一定可以降溫的。

而在家繭居的日子,就是讓我們慢下來,回歸真實的生活,仔細整理自己的思緒,沒有外界打擾。把所有想做的事、想看的書都拿出來的好時機。這是我們跟世界共享的Long Vacation,雖然我們慢了一步參與。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的陪伴自己讓自己更好,不要只盯著新聞台,真的,疫情一定會降溫的。珍惜這段得來不易的長假,不管你花時間運動、冥想、泡茶、插花、作畫、編織、料理,我們都一起磨練耐心、修身靜心。

祝世界平安 ❤️🌎❤️。

🤍 Sandy IG在這裡


。ゝ。murmur
✱ 芒果荔枝芭樂蘆筍竹筍通通下訂
✱ 麵條包子冷凍水餃也是
✱ 棉麻線準備好來編織
✱ 茶葉準備好來練茶
✱ 誠品訂的書快來加入吧